中國第一位辦手機號碼的人,當時號碼隨便選,最終他挑了什么號?
“馬上相逢無紙筆,憑君傳語報平安”。
哪怕是到了80年代,雖然電報早已普及,但因為太貴的緣故,通過書信和遠方親友交流、溝通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最經(jīng)常用到的手段。
然而,在1987年,甚至國內(nèi)固定電話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時候,我國誕生了第一位手機用戶。
當時的手機只能用來打電話,這電話號碼還能隨便挑。那么,這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”是誰?他又挑中了哪一個電話號碼呢?

四分錢、七分錢、四五千、五六萬
雖然我國早在1881年就有了第一部固定電話,但固定電話真正普及,還得等到20世紀90年代,建國后很長一段時間,人們遠程通信還是要靠電報和寫信。
如果寄平信,本縣市區(qū)要四分錢,寄到外地,也要8分錢。
相對而言電報就貴的多了,建國后到改開前,電報的定價一直都是一個字3分半錢,1983年直接漲了一倍,變成了7分錢,發(fā)一封信才相當于電報的一個字的價位。
當然,發(fā)電報也有電報的好處,寫信的話是郵遞員騎著自行車送,電報的話則是騎著摩托車“突突突”的送到家門口,如果是急電,哪怕是大晚上都能給你送過去。

那時候,人們沒有急事不會選擇發(fā)電報,真要發(fā)電報,也總是習(xí)慣用極少的字數(shù)來表達自己的想法。
隨著通信技術(shù)的升級,固定電話也不再僅限于高級干部家庭,開始在民間普及。但這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的起的。要申請、排隊,初裝費最起碼也得四五千。
這在萬元戶跟大熊貓一樣稀有的年代也是一大筆錢了,更何況后面還有極高的通話資費。
也正在郵電部的領(lǐng)導(dǎo)們?yōu)樵趺赐苿庸潭娫捲趪鴥?nèi)普及而煩惱的時候,1986年,他們收到了廣東省郵電管理局提交的“引進移動電話”申請。

對于80年代中期的絕大部分中國人而言,移動電話這種東西可以說連聽都沒聽說過。
世界上最早的移動電話誕生于1973年的美國,重量超過了1公斤,江湖人稱“大哥大”,既能打電話,也能用來防身。但這玩意太貴了,一臺價格高達3995美元,普通人根本用不起,國內(nèi)自然也沒有引進。
1984年的一天,時任廣東省郵電管理局局長李軼圣去瑞典出差時,發(fā)現(xiàn)一個老外拿著一個大黑盒子大喊大叫,下意識的以為他在發(fā)瘋。
過了近一分鐘才反應(yīng)過來,那應(yīng)該是一種“沒有線的電話”。
那老外很熱情,讓李軼圣試用了一下??粗蟾绱笊夏谴蟠蟮钠聊缓蛿?shù)字按鈕,李軼圣覺得這東西很新鮮,但也同樣認為它不會大面積普及,只能用于應(yīng)急通信。

那老外卻不這么看,自信的說:“移動電話將來很可能和固定電話平分天下!”
“你在開玩笑吧,這么貴的東西怎么可能和固話相比呢?”
李軼圣只是在心里吐槽,表面上仍然帶著笑容點頭稱是。
然而,僅僅過了一年,他就不得不開始考慮引進移動電話的事情了。
當時因為改革開放的緣故,廣東吸引來了大批港商。當1985年,港商拿著他們的“大哥大”來內(nèi)地后,卻發(fā)現(xiàn)因為沒有相應(yīng)的移動電話網(wǎng),“大哥大”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“磚頭”。
這樣一來,對廣東的招商引資就造成了很大影響,李軼圣便專門組織討論要不要上馬移動電話項目。

經(jīng)過大家一番計算之后,所有人都沉默了:
“如果要在國內(nèi)普及移動電話,算上設(shè)備加終端,平分到每個用戶身上的成本要五六萬?!?/p>
一臺電話就相當于五六個萬元戶的身家,這種東西誰會用?誰又用得起?
甚至,廣東郵電管理局自己都沒錢發(fā)展,搞這種東西還得貸款。也正因此,核算結(jié)果一出爐,頓時就遭到了大部分成員的反對:
“說是要借雞生蛋,萬一你養(yǎng)出的不是母雞是公雞,下不了蛋,不就砸手里了?”
雖然反對聲音很大,李軼圣仍然鐵了心要推進移動電話的引進工作,他相信移動電話一定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。

經(jīng)過三次可行性報告后,于1986年跟郵電部提交了申請。然后,他就被批評了:
“固話普及都沒解決,搞這些名堂干什么?”
是啊,一臺電話要五六萬,在時人看來就是“奢侈的玩具”,實在不理解為什么急著上這玩意。
引進
不過,郵電部的領(lǐng)導(dǎo)們雖然不看好這一項目,但也沒有明文禁止,經(jīng)過開會后做出了“三不決定”:“不投資,不參與,不反對”。
雖然部里面網(wǎng)開一面,但投資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。

“既然部里面不支持,找省政府試試?”
抱著試一試的想法,李軼圣找到了省政府領(lǐng)導(dǎo)。
省政府和郵電部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,引進移動電話能促進經(jīng)濟,那自然要大力支持了。專門調(diào)動廣州、深圳、珠海貸款指標,給郵電管理局籌到了500萬美元貸款,之后,又以提供一年獨家經(jīng)營內(nèi)地用戶赴香港的漫游服務(wù)為代價,從香港電訊那里爭取了500萬美元的貸款。
1987年,廣東省模擬移動網(wǎng)第一期工程順利完工。
因為時間緊任務(wù)重,這次規(guī)??梢哉f小的可憐,只有廣、深、珠三市建了交換局,而且全省總?cè)萘恐挥?200個用戶,第一批進入大陸市場的大哥大為100部。因為郵電管理局申請不到國家的網(wǎng)號,所以這100部的電話號碼都用的9字頭的市話號碼。

移動電話剛“開張”三天,就迎來了第一位客人。
“花好幾萬買了個磚頭”
這位客人叫做徐峰。
這一年徐峰還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,大學(xué)期間學(xué)的是無線電專業(yè),畢業(yè)七年了,仍然走在創(chuàng)業(yè)的路上。
11月的一天,徐峰和一位在郵電管理局工作的親戚吃飯時,被告知了一個“內(nèi)部消息”:“廣州馬上就要上市虛擬移動電話了,總共只有100部,先到先得啊?!?/p>
徐峰一直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,當他得知“虛擬移動電話”的下面不用“牽繩子”就能打電話后,頓時十分的心動,在1987年11月21日跑去郵電局辦理業(yè)務(wù)。

郵電管理局方面自己都沒想消息傳的這么快,他們甚至都沒制定好價位,面對徐峰的要求,業(yè)務(wù)員一時之間也不知道這“大哥大”應(yīng)該賣多少錢,商議了半天之后,決定讓徐峰壓兩萬塊錢支票,多退少補。
對于徐峰而言,這兩萬可不是個小數(shù)目,他本來打算買臺豐田的農(nóng)用車,價格也只有兩萬塊。如果買大哥大的話,那就買不起車了。
徐峰只是稍一猶豫,就下定決心:
“買車什么時候都能買,‘全國第一個買移動電話的人’,這稱號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?!?/p>
最終,這臺大哥大的定位確認為了12000一臺,另加6000塊的入網(wǎng)費,以及150元的月租。
因為是第一個客戶,而且也沒有什么相關(guān)的規(guī)章制度,營業(yè)員直接讓徐峰自己挑選電話號碼。

這100個號碼為901000到901999。徐峰總覺得哪一個都很有意義,比如000就代表著第一,111、666、999也很好記。
考慮了半天之后,他終于下定了決心:“我就要901888好了,三個八,發(fā)發(fā)發(fā)?!?/p>
就這樣,徐峰得到了人生中第一部,也是全中國第一部的手機/大哥大——灰色NEC模擬手機。
和現(xiàn)在的手機比起來,大哥大可以說是又大又重,說好聽點有安全感,說難聽點就是個大磚頭。
而且,大哥大充滿電也只能進行30分鐘的通話。不管是打進來,還是打出去都要錢,每分鐘通話要1塊錢的資費。

看起來不多,如果換算成電報的話,能打整整14個字,寫信也能寄出12封信了。
徐峰買了大哥大后,每個月資費都在七八百,最高的一次甚至達到了兩萬多塊錢。
同時,因為當時通信服務(wù)還沒普及,國內(nèi)有固定電話的都沒有幾個,徐峰這大哥大只能打廣州內(nèi)的電話,還不能漫游。
哪怕是打市內(nèi)電話,因為信號不好的緣故,需要走來走去,并用大嗓門說話,可以說十分不便。
也正因此,當徐峰的身邊人知道他沒買車,買了這么個“磚頭”后,紛紛表示不值。
不過,大哥大笨重也有笨重的好處。

有一次,徐峰出門時一個沒注意,把大哥大給弄丟了?;厝フ伊艘环裁炊紱]找到,急的直上火。
誰曾想沒過幾天,郵電管理局那邊就打來了電話,說:“徐先生,您的大哥大被送到我們這里來了,有時間來取一下吧。”
“我的大哥大怎么跑到郵電局去了?”
抱著滿腔的疑惑,徐峰趕去了郵電局。然后得知了讓他哭笑不得的真相。
原來,當時是一位熱心老鄉(xiāng)撿到的他的大哥大。老鄉(xiāng)沒見過這玩意,研究了半天得出結(jié)論:
“這肯定是外國特務(wù)用來破壞我國安定團結(jié)大好局面的罪惡工具!”

有著強烈愛國心的他果斷選擇了將之上繳派出所,派出所民警也是第一次見這玩意,也沒研究出這到底是用來干嘛的,上交給了上級。
幾經(jīng)輾轉(zhuǎn),這個大哥大被送回了郵電局,最終物歸原主。
隨著廣州市民們逐漸了解了大哥大的用處,原先無人問津的大哥大幾乎在一夜之間變得非常搶手,有時候,為了買手機請客的錢比買手機本身的錢都要高。
不管是買手機、維修手機、選號碼都得請客吃飯,在郵電局沒點“關(guān)系”還真弄不到這玩意,畢竟全國只有100個,先到先得。
在最離譜的時候,廣州陵園西路的黑市上,一臺帶手機號碼的大哥大,足足炒到了六萬塊。
眼睜睜的看著大家為了搶大哥大“各顯神通”,徐峰十分的慶幸自己的“先見之明”。

在當時那個年代,最流行的汽車是桑塔納。但擁有一輛桑塔納卻不一定比有一臺笨重的大哥大更有面子。
畢竟,你要是開桑塔納出門的話,別人可能以為開的是公家的車。但要是拿出一個大哥大來,一邊到處走,一邊大喊“喂喂喂?聽得見嗎?”那大家就會以為:這是一個有錢的“大老板”。
在當時那個年代,一些老板在談生意的時候,總會裝作毫不在意的將大哥大往談判桌上一拍,立馬就會收獲對方的尊重,如果對面拍不出大哥大來,還能獲得一定的心理優(yōu)勢。
別了,大哥大
進入90年代中期后,廣州開始推行GSM。剛開始因為信號不好,GSM手機根本沒人愿意用,畢竟模擬網(wǎng)已經(jīng)很成熟了,還能全省漫游。而GSM手機,在通話時甚至連對面是男聲、女聲都分不清。

直到1997年,隨著廣東省郵電管理局移動局不斷的優(yōu)化GSM網(wǎng)絡(luò),用新手機的人才逐漸多了起來。
為了吸引更多用戶,廣東專門出臺了一系列優(yōu)惠措施,比如全免手續(xù)費、入網(wǎng)費等。
但直到2001年,仍然有10余萬的用戶不肯用新手機,執(zhí)著于大哥大。
原因很多,一來辦大哥大花了不少錢;二來用了這么多年用出感情來了;三來,一些搶到“靚號”的用戶對分配的新號碼不滿意。
但國家已經(jīng)下達了指示,2001年7月1日將全面停止擬移動電話網(wǎng)客戶的國際、國內(nèi)漫游業(yè)務(wù)以及撥叫國際、國內(nèi)長途電話功能。2002年1月1日,國家將收回模擬網(wǎng)的頻率,不準運行。
陳峰的這臺大哥大,就一直用到了模擬網(wǎng)絡(luò)轉(zhuǎn)為GSM網(wǎng)的最后一天,才換的新手機。他的那一臺大哥大,則好好的珍藏在了家里面……